齐齐哈尔学校大全齐齐哈尔初中大全齐齐哈尔老莱中学

齐齐哈尔老莱中学

  • 地址:
  • 电话:
  • 邮编:161000
  • 网站:
点击查看“齐齐哈尔老莱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基本内容

老莱中学迎接挑战 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中学办学活力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也不失时机地及时调整办学模式和格局,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农村社会对人才的多角度、多规格的需求,真正地把素质教育推向纵深。从2003年开始,我们走上了创办农村综合式中学的办学实践之路。综合式中学融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能充分发挥一校多功能的作用。在这一格局中,我们在普通教育中通过加强劳动技术课和相关学科渗透职业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开设了职业班,这样人才培养周期长短结合,加快了人才培养的速度,提高了人才的质量,使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可能。近几年,我校在创办综合式中学的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新经验和做法,学校的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我们的基本做法和今后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对当前农村形势的正确分析中,明确农村中学所肩负的任务,调整办学格局。  我们老莱中学自一九五八年建校以来,一直把面向农村办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当做自己的办学方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教学、生主、科技推广”三结合的办学路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受到各级领导部门和当地群众的好评,学校先后成为齐齐哈尔市改革模范单位,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近几年来,农村的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就我校所处地区而言,由于粮食价格的因素,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因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农民收入不够稳定,加之新的大中专毕业分配方式带来就业难的问题,使农民产生了种种疑惑,其中最为有代表性而又和办学极为相关的就是新的“读无用论”的产生。  在当地农村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群众这样讲:现在供个学生念书真不容易,念了一六十三遭最后还得自己找职业,找到找不到还不一定,这书念不念没啥意思,于是出现了厌学和弃学现象,这样问题的产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部分农民群众对读书的功利的曲解,在他们看来,读书就是为上大学,上大学是为了找好工作,而现在大学毕业有没有工作还说不定,因此推论出读书无用。  作为我们身处农村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服务的普通中学,深感到用我们的教育实践去感如农民,唤起他们求知欲的责任的重大,这是当前让农民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我们在面向农村办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这一办学宗旨统帅下的新的课题,带着这个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是社会调查,调查的核心内容是,老莱镇农民知识结构和生活质量的关系,之所以确定这样的调查内容,就是因为我们要从农民群众最能理解和感受的地方入手,使为服务细微化,具体化,为使将来把学校办进农民群众心坎上,增强办学活力做好铺垫。  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派出所,农经站等部门的支持和协同下,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历经近一年的时间对全镇11个行政村,108个自然屯,12.560户进行了调查,看其生活质量和学识水平的关系,其中我们发现,12.560户中,居住砖瓦房的有10.299户,其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有8445户约占居住砖瓦房户数的82%,家有彩色电视机的有7256台,其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有6362户,其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有3313户,约占拥有彩电户数的88%,电冰箱或冰柜的3419户,其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2871户,约占拥有冰箱或冰柜户数的84%。  第二,对调查所得情况进行分析,追本溯源,由于在调查进行之前就有假设,因此调查的结果顺理成章的归结到了知识在现代农民生活中的重要以及求得知识的必要。那么部分农民群众又为什么置眼前的现实不顾而偏偏盯住升学有无用处来认读书的有无处呢?纠其原因是在对有用的内含的理解上产生了偏差,说到底这还是来自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忽视了人本身生活质量的价值,因为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的工作就有了不同的社会分工,各种工作在劳动强度,待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而在现阶段我们所在地区农村和城市有较大差别,大学毕业分到城里工作是很多农民对其子第的厚望,但进不了城怎么办,难道就不生存下去了吗?事实上绝大多数人还要在哺育他们的土地上生活,那么怎么生活,这这就要看知识的含量,有知识的人知识占有量大的人,生活质量就高,这点在108个自然屯中几乎都有例子可举。而部分农民恰恰忽视了知识对他们身边的生活是如何的重要。  第三,审时度势,确定新的办学格局。  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新的读书无用论是当前农村中学办学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帮助农民树立新的价值观,择业观,让他们认识到读书不只是为升学,而更重要的是为生存,是农村中学进一步深化改革,肩负起“三为农”重担的新课题,新机遇。为此,我们在搞“三结合”办学体制改革的后期就萌生的办集普教,成职教一起一体的农村综合式中学的想法,终于在新形势的感召下,于2003年开始正式动作。  二、从解决观念问题入手,传授生产生活本领是农村综合式中学的首要任务。  社会是一个集合集,社会每个成员思想道德水平的和生产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为此我们借综合式中学的优势,三教并进对农民和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生存本领的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  第一, 从德育工作入手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新观念。  在综合式中学里,普教育、职教一体,  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大力开展以培养新观念为主线的德育工作,帮助受教育者认清社会形势的新特点,树立对社会认识的新观念,跟上社会发展的新步伐。  一是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到自主择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择业竞争必然带来人才质量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是进行现实的理想志向教育。让受教育者认识到,生活的每天,每件事都是通往理想顶峰的阶梯,要做好身边的事。  三是进行求知求学教育。让受教育者认识到,没有知识就不会很好的生存,一不利已,二不利社会。  四是进行求异创新教育。让受教育者认识到,在激烈的竞争中,谁有创新发展谁就能更好的生存。  通过以上教育,当地农民和在校学生的思想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使他们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焕发了求知的热情。  例如2006年秋季举办的大豆促早熟培训班全镇108个自然屯的300多农民冒雨到校参加培训,学校劳技课教室的座位不够用,很多农民在走廊听讲课,为什么有如此大的热情,原来,那年气温低,全镇近二万公顷低洼地的大豆如不采取必要的促早熟措施,将面临贪青减产的危险,而大豆在当地农民心中就是“金豆”,出人头他们生产生活资金的大部来源于此。结果由于举办讲座及时,农民学得了相应的技术,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避免经济损失近百万,眼前的事,深深地教育了农民,他们学习就是金钱。  再如,在和青岛环海职业班时,我们的立意放在电工、电子方面。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更多的电器走入更多的家庭,使用电子产品已成为普遍现象,通过我们的教育,一种新的观念在当地已经形成,农民认识到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存,因此出现了父母不但支持孩子读书,而且积极参加成为短期培训的好局面。  第二,改革教学内容,教给受教育者生产生活本领。  现在一提厌学问题,恐怕哪一位都能举出很多例子,究其原因,往往都和升学联系到了一起,那就是,由于升学无望,失去动力,导致厌学,说到底是教学内容的单一导致的乏味。不然怎么会出现很多农村学校学生大量流失,初一时还是乐颠颠到校的,初二时就有了厌学情绪,初三说什么也念不下去了,最后以没考入上级学校为标志宣告读书学习生涯的终结。这样几年,十几年一批批的循环往复,才形成了今天的一种社会症结,看来农村学校要办下去,要办好,必须要解决教给学生什么的问题。教什么,是以教材为中介的。  近二三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参加中央教科所和东北师范大学搞的“面向21世纪中国课程教材改革“黑龙江省区域性子课题——综合型中学课程设置研究的机会,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改革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本领,为将来走向社会,走向生产,走向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出不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重新编写乡土劳技课教材,贴进生产生活。我校的劳动技术教育在全省开展得较早,一九八六年,在全省率行制定了劳动技术课纲要,就是在大环境升学教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劳技课一直没有间断过,近年来我们在经过对当地生产生活需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三轮劳技课教材的编写,编写的过程中注重了实效性,趣味性,边缘性,可塑性。所谓实效性,全书的五章二十节的内容,都与当生产生活有关,而且这些内容可操作性强,如简易塑料大棚的搭建,教师让学生带几根木棒或高梁桔再加上一个塑料袋就可以演示。  所谓趣味性,就是选 题要新颖,如课本中有关南菜北种,南果北移嫁接技术,面点制作,咸菜泡制等章节,老师在讲解时,学生就有越越欲试之势。  所谓边缘性,就是所编内容能和国家统编教材的某些学科有边缘关系,使操作性很强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内容有相应的理论基垫,如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交叉。  所谓可塑性,就是编写内容力量给学生想象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教材中讲马铃薯茎的双重性及在生产中的运用,有的学生就能根据运用压蔓技术进行高倍繁殖的道理,进行葡萄压蔓繁殖苗术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通过新一轮劳技课教材的学习,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学生搞起了小发明,小制作。学生淹的咸菜,家长说比自己淹的味道好,学生由温室技术移植的“家庭窗台工程”利用几块木板,一筐按比例本制的黑土,一平方米塑料,生产反季蔬菜,家里来客人竟能摆上餐桌让家长高兴不已。  二是通过学科领域渗透生活本领教育  劳技课教材的讲授只是孝会学生生存本领的一个渠道,除此而外,我们还通过相关学科渗透生活本领教育。如在生物课教师加入《种子培育》《养兔》,物理课中加入了《家庭安全用电常识》,化学课加入《土壤成为分析》,语文课中加入契约,合同,诉诰状等应用文知识。  三是编写针对农户,适合农时的专题讲座,这主要是基于综合式中学要对成人进行培训这一任务而考虑的,从某种意义上,对成人进行培训,是对以往我们教育缺欠的补尝和随着社会发展对成人生存本领的补充,在这一点上,我们紧瞄准当地农村发展的趋势,及时捕捉农民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水稻旱育移植技术》的讲座,讲活了农民的思想,使恒古来有的稻花香在北韦49%的坶老莱河畔弥漫,当地有四个村的村民因种植水稻而一举摘掉贫困帽子,走上了水康之路,聘请往届毕业生黑龙江省农村科技致富十大杰出青年张佐生搞的《机关新奇特蔬菜品种介绍及栽培技术》讲座使百余名农民相继搞起试种,结果改变了当地农贸市场蔬菜由白菜、土豆、大葱唱主角局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 改革教学方法,让受教育者多参与实践  在综合式中学里,我们更多的还是要解决普通教育中所涉及的问题这当中,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提倡“四个走出来”,即从书本里走出来,从课堂里走出来,从校门里走出来,从误区中走出来,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还学生鲜活的个性,教学生以生存的本领。  从书本里走出来,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里走出来,就是防止黑板上种庄稼,课桌上放模型,从校门里走出来,就是要接触社会,从误区中走出来,就是少高谈阔论远大理想,多一些脚踏实地本领。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实习实验基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除校内基地而外,我们还鼓励学生以家庭为基地,参与家政,参与家庭生产劳动,从中让他们感悟到生活的真谛,感受知识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少同学把校内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家生活,甚至左邻右居,社会赞誉我们的学生懂事,有本领,在当今读书风气不甚太浓的情况下,我校生源不减,再加之我们为学生营造的美术活动室、乒乓球室、舞蹈练功室、科技服务室、图书室、展览室等与各项实践活动的场所,学校颇具吸引力,很多学生和家长能以入老莱中学读书为荣。 三、当地农村社会的风貌可以折射出农村综合式中学的优势。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常是以人才为中介的,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由于我们及早了解到了当地农民群众对读书认识的偏差,认识到了当前农村各个领域对人的生产生活本领的全面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格局,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直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镇人受教育高于讷河其他乡镇,达到6.5年,据初步统计,全镇初中文化35567人占总人口的67.3%,高中文化3860人,占总人口的7.4%,大中专以上文化1242人,约占总人口的2%。农民文化层次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我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4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成为全省百强乡镇之一。 由于我们的努力工作,近年来学校再一次被省教委授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学校,齐齐哈尔市“三育人”先进学校,讷河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学校形成了普教、职业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既以每年近40%的比例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又为当地培养合格生产懂生活的建设者,综合式中学显示强大的生命力。 诚然,我们工作还只是起步,如何进一步完善办学模式,如何深入地研究新形势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有各兄弟学校办学的好经验,我们一定能克服缺点战胜困难,把农村综合式中学办得更好。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匿名
    2016-03-14 12:37:14发表

    齐齐哈尔老莱中学学校好小哦,教室也少,旁边挨着区政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