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8年,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重型机床制造学院成立,文革前实施六年制(业余)本科和四年制(业余)专科教育,其间易名为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七·二一”工人大学、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机电学院。1993年,学校为支持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与企业签订经济分离合同,成为全国第一家国企学校与企业分离的典型,易名为黑龙江东亚大学。2001年,在黑龙江东亚大学基础上成立齐齐哈尔职业学院。2011年4月,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2-4]校园风光(10张)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2014年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机电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附属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附属高级技工学校、职业高中8个教学单位及附属建华医院。开设17个本科专业。
院系 | 本科专业 |
---|
机电工程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交通工程系 | 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 |
建筑工程系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风景园林 |
管理工程系 | 电子商务、英语、财务管理、护理学、市场营销 |
信息工程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
师资力量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0月31日,学院专任教师人数为38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01人;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91人;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4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28人(其中正高职称2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5%;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全部为非本校毕业的教师,其中外校(境外)教师4人。兼职教师68人,是学院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聘请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专家。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为105人,生师比为17.5:1,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7人,为低年级授课的教授6人,副教授24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审批时间 |
---|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团队
| 吴文庆 | 2010年 |
教学建设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院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本课程4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造服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精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数控加工工艺及实施电气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学院有2个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再制造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文化型养老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2012学年度内学院有已结题和在研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84项,比2011年增长86%,其中省级立项38项,近一届科研成果奖58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54项,发表论文242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获准1项实用新型专利。2014年学院显示,近几年来,学院获得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和优秀科技成果奖189次,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67篇,参与《<职教法>修订的实证研究》、《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承担省级以上课题94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齐齐哈尔工程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9.22万册,2012年新增29953册,新增率为5.3%;电子图书总量120000种,数量950GB;纸质期刊1146份。学术期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创刊于2002年,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季刊。
文化传统
校训
中而至庸 和而不同中而至庸: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论语·子路》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说法。意思是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
校徽
校徽 | 校徽上方是学院英文名称,中间图案似一Q字,代表学院地处齐齐哈尔。图案下方形似字母T,代表技术工程。 |
现任领导
院长:曹勇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学玲常务副院长:曹然彬副院长:蒋春艳、张振笋工会主席、总会计师:姜岩
其实高考那会没什么好感,觉得就是个老得掉渣的学校,但其实等大学毕业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学校的本科还没人家专科的人吃香,他们学校专业性很强,学的东西很实用的,用人单位很喜欢,现在我只想说,真是人才倍出啊,着实让我羡慕
学校收费较高 饮食和卫生保健管理欠佳 但师资力量还不错 还是能学到一些东西的 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做了 远离市区 很不错 平日很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