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学校大全齐齐哈尔大学大全齐齐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地址:
  • 电话:
  • 邮编:161000
  • 网站:
点击查看“齐齐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师资力量

2012年学院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4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名、硕士学位18名(其中在读博士5名)。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享受省政府津贴1名,硕士生导师10名。

专业介绍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高分子材料已广泛应用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汽车工业、包装、建筑等各个领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就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而设置的厚基础、宽方向、适应性强的材料类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较早的高分子材料专业之一,是齐齐哈尔大学传统优势专业,199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专业(1997-2000),并在随后的两次评审中(2001-2005、2006-2010)连续被评定为省级重点专业。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博士5人、硕士6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科学硕士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5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侧重通用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工程,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设置了“高分子材料与加工”和“高分子材料与化工”两个专业方向。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方向以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改性及结构和性能的研究为基础,培养能在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制品加工成型及成型设备操作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分子材料与化工方向以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基础,培养能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和聚合反应设备设计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型人才。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聚合反应设备等。

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聚合物/无机矿物复合材料研究为先导,以聚合物助剂合成为特色的聚合物共混改性与复合的专业科研发展方向,建有黑龙江省校企共建通用聚合物复合改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聚合物改性与大分子分离实验室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本专业共承担国家、省、市级及企业科研项目共计44项,国家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一五”军品配套项目1项,科技部对俄科技合作专项1项),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省政府博士后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包括重点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14项(包括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大科技项目1项),市级项目7项,横向课题9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检索100余篇。承担各级教学研究项目25项,其中省级教学研项目11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4项;发表教研论文26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4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程2部。建成“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各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1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5项,市厅级1项,校级3项。,如:教育部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软件二等奖1项。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与建筑、交通、电子、信息、冶金、能源、环境等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应用型学科。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在原子、分子层次上对材料的成分、结构进行设计,通过精确地控制合成与加工过程,合理、高效地安排与控制原子、分子的特定排列组合,有效地控制材料的结构与形状,满足前述各种工程领域的应用要求。培养的毕业生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技能,能够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表征、产品性能检测、开发应用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工艺管理、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工作,并具有继续深造的潜力。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专业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硅酸盐专业,隶属学校是1952年10月成立的黑龙江省高级职业学校以及后来并入的黑龙江省初级职业学校。1978年7专业更名为硅酸盐工艺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隶属于轻工系。为拓宽专业口径,1995年专业更名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期间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1996年11月齐齐哈尔大学成立,专业与化工系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共同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隶属于齐齐哈尔大学工学院。2007年专业设置了硅酸盐和功能材料两个专业方向。2003、2005年所属学科先后获得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9人,期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4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材料力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无机材料工艺学、硅酸盐热工过程与设备、无机功能材料制备原理、无机功能材料物理性能等。专业办学特色明显,原有的传统硅酸盐方向以玻璃为主,水泥、陶瓷并重发展。2007年以后专业在学生培养中形成了两个方向独特的方向,硅酸盐专业为现代企业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功能材料方向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培养合格的研究人才。在长期的办学和科研实践中,专业逐渐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培养实用型生产和科研开发技术人才”的办学理念,“面向工程开发搞科研、面向实践培养学生素质、面向企业基层输送人才”的办学特色。

专业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以开发促科研,在长期办学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形成了“以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导向,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特色,将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有新能源研究室、生物材料研究室、复合功能材料研究室、环境友好材料研究室四个特色研究方向。近几年来,专业获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1项,期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15项,地市级7项,获得横向课题3项,科研经费近200万元,获发明专利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16篇,期中教研论文5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18篇。SCI收录34篇,EI 收录16篇,ISTP 收录1篇,共收录51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4部。承担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1项,其中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9项,发表教研论文5篇,取得教研成果2项,其中1项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材料化学

材料化学专业是根据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本着“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的原则而设置的本科专业,专业密切联系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材料化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备材料化学以及新材料、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材料化学制备与表征测试技术,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科技管理和材料分析测试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能在材料科学领域更高层次进行深造的后备人才。

专业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1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实验师1名。专业教师中获博士学位5名,在读博士2名。

专业现设有功能材料、材料制备与表征测试两个专业方向。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导论、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加工、材料现代表征测试技术、材料研究方法、功能材料化学、复合材料等。专业所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化学学科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重视实践训练,强调素质培养,以培养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及材料分析测试表征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特色。通过材料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材料专业实验实践锻炼,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全面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开发、科技管理和材料分析测试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可以向材料科学领域更高层次进行深造。

材料化学专业的科研方向有新型材料的制备与改性、功能材料、材料分析测试等,近年来承担完成了省、市各级科研项目21项,获奖4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12篇,EI检索8篇;出版专著及教材8部;申请专利4项。目前在研教育部、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及教研项目9项。专业与国内外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材料企业建立了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依托复合改性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专门培养材料分析测试表征和新型功能材料研发方面的人才。

现任领导

院长:杨长龙

党委书记:周强

副院长:李莉

副院长:贾宏葛

副书记兼副院长:张波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